降温!年内购买理财金额同比降逾三成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进入2023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有所下滑理财国债。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20日,年内超过400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合计金额1226.6亿元,购买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逾三成。
从已购买金额来看,航发动力购买总额达65亿元,位居榜首理财国债。江苏国泰紧随其后,购买理财21.6亿元。其中,航发动力购买的理财都是银行结构性存款。
部分公司尽管还未出手购买理财,但已宣布了斥巨资的计划理财国债。如九安医疗1月底称,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海信视像也表示,拟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委托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较低风险委托理财,额度上限不超过140亿元理财国债。
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购买的理财可谓是多样化,如安克创新购买的理财包括信托产品、国债逆回购、大额存单、收益凭证等理财国债。还有公司准备布局股市,如南钢股份等。
从购买理财产品的类型看,年内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主要包括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国债逆回购、券商收益凭证、券商集合计划、信托产品等理财国债。从认购金额看,结构性存款最多,占比超七成。
东部一家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分析称,“去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大跌对大家心理上会有冲击理财国债。由于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净值化产品,不保本保息,企业仍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因此购买理财的热情有所下降。”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