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进入“2”时代,投资者如何应对?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银行理财实际收益率创近十年新低,已经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各月度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收益理财风险。银行理财收益率为何走低,低收益率时期应如何打理资产,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
2022是资管新规落地元年收益理财风险。在这一年里,银行和理财公司全面完成整改,理财产品基本实现净值化。对“洁净起步”的银行理财来说,2.09%的平均收益率是近年来的较低水平。面对这种情况,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理财收益进入2%时代
《报告》显示,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收益理财风险。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02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198亿元。
与之相比,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收益理财风险。2020年更是接近4%。2022年的平均收益率是近年来的较低水平。相对应的,8800亿元的理财收益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招商证券测算,2022年,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4%、2.2%、-1.7%和-11.7%收益理财风险。这也意味着,去年部分理财产品甚至跌破净值,一些人购买理财银行后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损了本金。
资管新规后,很多人已经知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收益理财风险。但当亏损真实发生时,消费者的第一反应还是赎回。《报告》显示,2022年9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超过30万亿元,但到了去年年末,存续规模降为27.65万亿元,也就是说,仅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就缩水超过2万亿元。
普益标准认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波动导致的赎回增加,去年11月以来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乃至发生“破净”现象,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并大幅赎回开放式理财产品;二是去年12月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增加,对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收益理财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仍是主流
作为深受广大投资者信赖的资管产品,银行理财不断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建设发展,满足居民的财富增长需要收益理财风险。但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彻底打破了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迎来了全面净值化时代,如何面对“破净”和“赎回”等财富管理市场成长中的烦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收益理财风险。打破刚性兑付后,没有了“稳赚不赔”的“光环”,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是否依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平均收益率2.09%,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收益理财风险。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仍是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占比达99.01%。
银行理财市场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银行理财产品期限进一步拉长收益理财风险。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39天至581天之间。截至2022年底,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60%,较上年同期增加9.64个百分点。
展开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是“某某银行”发行,而是“某某理财”发行,甚至还可以买到其他银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理财风险。由独立法人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2018年12月至今,监管部门已批准31家理财公司筹建,其中30家获批开业,理财业务告别银行主导模式,进入公司化运作新时期。
《年报》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260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理财风险。别看理财公司数量不多,但市场份额已占绝对优势。截至2022年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达1.39万只,存续规模为22.24万亿元,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0.44%。
多措并举应对市场变化
据了解,面对新的市场变化,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改进产品收益理财风险。2022年12月以来,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推出了以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等来估值的理财产品,以减少短期理财产品的大幅波动现象。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前期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离场之后,2023年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已经大大减轻收益理财风险。银行和理财公司在新的一年应认真反思与复盘,正视市场变化,进一步找准理财业务的定位。
首先,要提高对趋势的研判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升产品投研能力收益理财风险。要根据市场和客户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其次,应进一步做好投资者分层服务收益理财风险。在加强风险评测的基础上,向不同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等级、期限的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比较敏感,理财产品应更加突出稳健性,平滑净值波动。对高净值客户,则应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包括权益类产品。此外,去年部分R1、R2等级产品出现较大的净值波动,理财公司应查找原因,风险等级评定应更准确有效。
再次,要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用户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逐步养成长期投资习惯收益理财风险。
根据自身情况做好理财规划
业内专家建议,面对不断下行的理财收益,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年龄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资金流动性安排等方面做好理财规划收益理财风险。稳健型投资者追求收益稳定,就应该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理性面对短期市场波动;进取型投资者不妨通过分散部分投资到权益类产品中,谋求更高收益。
普益标准研究院姜玲表示,投资者可将资金分为三部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实际情况,构建适宜的投资组合收益理财风险。
一是可将部分资金投向短期限的现金管理、固定收益类产品,如按日开放式、按周开放式、按月开放式等理财产品收益理财风险。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净值波动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满足投资者资金的流动性需求。
二是将部分资金投向中长期限的封闭、定期开放固收产品收益理财风险。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通常在6个月以上,投资范围包括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能够在中长期限内为投资者收获更为稳健的收益水平。
三是将部分资金投向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理财产品,如混合类、权益类等理财产品收益理财风险。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进取型投资者,可选择底层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市场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等产品,也可以选择固收类产品,如资管计划,以期获得较高回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