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银行理财“陷阱”:老年群体成主要受害者,有人一年亏20万
现如今金融市场异常繁荣,加入理财队伍的人群越来越多庞大,很有手中有大量闲置资金的老人也开始追逐潮流,然而由于其自身认知不足、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很多人都沦为被割的“韭菜”,理财理到最后血本无归20万如何理财。
近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十大案例,其中就有一则关于老人理财的权益纠纷案,该案例极具代表性,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20万如何理财。某六旬老汉,从银行申购了70万元的基金和100万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银行销售的产品,其安全性一定有保障,加之销售人员承诺每年保底有6%的收益,于是老汉斥资百万进行银行理财。
然而金融市场的是无情的,老汉所申购的基金风险显然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在赎回自己的集合资产时,100万资金仅拿到了77万元,亏损接近20%,老汉一怒之下将银行告上法庭20万如何理财。对于本案,法院最终给出的判决是老人投资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波动,并非银行直接导致。当然,在老人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也存在诱导的行为。
老人所申购的基金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最终却能完成申购,这是因为银行工作人员并未按照银监会的标准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而是直接代为操作20万如何理财。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给予任何风险提示,反而诱导其说这是一款低风险的产品,年利率不低于6%,这也是老汉选择将银行告上法庭的直接原因。
展开全文
由此可见,除了银行存款之外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具有不小的风险,投资者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甄别20万如何理财。老汉所购买的那款产品其实是银行的代销产品,并非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由其他金融机构委托银行代为销售,其风险要远高于银行自己的产品。在银行理财时,该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产品呢?下面为大家总结一番。
首先,投资者需要判断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20万如何理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判断:首先可以到中国理财网查询理财产品的登记编号,从而判断它的属性;再者,选购前要问清楚银行这款产品的性质,以免存在的潜在风险。
其次,投资者可以根据产品的收益率判断其风险程度,只要是正规平台发售的正规产品,势必都遵循风险和收益成反比的关系,风险等级越高,意味收益率越高;反之收益水平越平稳,其风险也就相对更低20万如何理财。不可听信银行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投资者心中要对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做出评估。
对于没有经验的老年投资者而言,基金等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并不是适合,银行存款、国债或货币型基金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切莫因为贪婪而陷入金融陷阱之中20万如何理财。你认为老人理财还应注意哪些事项呢?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