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在银行存下7.8万元,11年后,卡内存款涨到23万元?

我的钱去哪了保险公司理财产品?你们跟强盗有什么区别?”

江苏南京一男子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在银行存下7.8万元,11年后,卡内存款涨到23万

元!结果等男子准备取钱时,银行卡内却只剩下了11万元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对此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工作人员表示:只不过是系统坏了而已!

来自江苏南京的孙先生是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兢兢业业工作了好几年,省吃俭用才存下了7万多元存款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本来想拿这7万多元去银行存个定期吃个利息,但是到了银行后,银行的柜员说他们有一款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年利率是存定期的两三倍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孙先生一听是既有心动又有怀疑。

因为孙先生曾经也是个创业者,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让你买的时候说的是天花乱坠、千好万好,就算到时候赔的本金都没有了,也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但是孙先生最终也是没能抗住高利息的诱惑,还是买为期五年的理财产品,这一买就是十一年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投了这笔钱之后孙先生时不时的就会去银行看看自己的余额,是挣了还是赔了,看着每年逐年增加的银行卡数额,孙先生别提是多高兴了,暗自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太过顾虑,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后来有了网上银行后,孙先生不用每次都要跑到银行去,看余额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了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到了2019年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孙先生的儿子告诉孙先生,孙子马上就到了上小学

展开全文

的年纪了,自己想买个学区房!想让他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孙先生一听,很爽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自己的理财产品到现在也早就过了期限可以取出来,而且也想为自己孙子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孙先生在网上反复查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打电话向保险公司咨询,确定自己的余额是23万元后,就去银行准备去取钱去了。“孙先生,您的银行卡余额是11万元,不是23万元”听着银行柜员的话,孙先生感到非常的疑惑,掏出手机看了看,确定是23万元,但是银行柜员坚称就是11万元,这令孙先生既无奈又生气。不论是孙先生展示手机上的数字,还是的当面咨询保险员,银行柜员都是无动于衷,而且双方各执一词,保险公司言辞明确23万元,银行轻描淡写11万元让孙先生如鲠在喉,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先行离去。在后来两个月内,孙先生多次前往银行咨询,因为急需用钱,就想着说:“就算没有利息,我先把我的本金取出来用总可以吧。”但是没想到理财产品竟然自动续期,现在还在合约期内,现在取的话就算违约,还要给银行赔偿1万元违约金。交房日期在即,实在是等不了了,孙先生没有办法只能是交了1万元违约金,先把本金取出来,又去借了一部分,这才交了房钱。孙先生回去后越想越气愤,没想到在银行存十一年的钱,如今反倒要往里贴钱。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孙先生只好向警察求助,但是银行业务繁杂,孙先生又拿不出更加有力的证据,警察也是有心无力。不得已之下,孙先生转向记者求助,想让社会大众帮他出出主意。记者先是去了保险公司询问情况:“为什么你们提供的数字和银行的数字相差这么大?”保险公司负责人说是因为十一年前的保费填错了,把7万8千元填成了15万6千元。并且声称这种错误是因为系统的问题。但是这种说法明显是不能接受的,就算是一开始系统出现的问题,那么在这11年之间就没有人去核查过这个数字吗?而且这个错误也不应该归结到孙先生一个人的头上,毕竟孙先生的保单和发票上写的都是7万8千元。负责人又解释说,保险公司每天的业务很多,难免有疏漏,而且孙先生是一次性缴费,不是一年一缴,所以之后没有人会去核查数值是否正确,所以才会造成现在这个11年的“笑话”如果不是因为买房,孙先生大概率也不会去动这笔钱,这个错误也不会被发现,到时候损失可能会更大,如今发现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之后银行和保险公司都表示,这次的错误他们都用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会积极同孙先生联系,商谈补偿的事宜。虽然说这一类乌龙事件比较少见,但是投资理财还是要三思后行,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人,上班存点钱不容易,不要想着投机取巧,高利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