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应“扬长避短”
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关运行数据出炉,总体上看实现了平稳开局保险公司理财产品。随着各类机构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不同机构的优势与挑战渐明,参与者须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
参加个人养老金需开立两个账户:一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二是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后者只能在银行开立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目前,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2400万户。但“开户热”背后却隐藏着“投资冷”的问题。不少投资者开设账户后并未缴费和投资。
目前,个人养老金四大类产品均已亮相,有619款产品供投资者选择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然而,目前各家银行上线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不算多,原因有向自家储蓄产品倾斜资源、手续费博弈等。银行要真正让自家账户活跃起来,须做好取舍,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把客户投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与银行掌握客户资源不同,理财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只是作为金融产品供给方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其产品竞争力便是核心优势保险公司理财产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机构都面临一些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约140只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基金合计规模超过20亿元。从市场反馈看,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收益分化显著。
理财公司和保险公司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推出速度较慢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目前仅有9家保险公司推出13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仅有4家理财公司推出18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这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在各自类别中存在同质化倾向。因此,理财公司和保险公司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丰富产品形态。
理财公司和保险公司过去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和保险公司还要想办法与开户数多的银行合作,让自家产品更广泛地触达投资者。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