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自治区高院选送案例获评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评选结果,从全国各级法院推荐参评的118个案例中,评选出60个党建工作创新案例期货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近年来各级法院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全面提高法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具体成效和实践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操作性、实效性和示范性。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建引领“双报到” 服务群众“双报告”》获评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近年来,自治区高院将机关党建服务群众同加强和改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12345+N”的“双报到、双报告”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按照清单式服务内容、规范化运行思路,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释放出“机关+社区”互补双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效能期货案例。“12345+N”模式即:“一个中心”,围绕“建强组织筑堡垒、为民办事解难题、服务中心作贡献”开展社区共建;“两项责任”,以党组织为主的服务社区建设责任、以党员为主的服务社区群众责任;“三个清单”,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社区根据实际需求“点单”,党组织进行分类后“派单”,党员干警根据自身特长“接单”;“四项任务”,领岗亮身份、参与有作为、行动作表率、共建出主意;“五个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干警明确报到主体、报到社区、报到任务、社区需求和服务标准;“N项活动”,党员干警根据群众需求或者自身特长制定“菜单式”服务活动项目,在法律咨询、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环境美化、敬老助老、认领微心愿等活动中听民声、察民情、纾民忧,确保共建共治共享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有成效。
“感谢法官帮我们协调房屋安置事情,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的一次房屋置换协调会上,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耐心释法、协调,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群众的难事期货案例。石嘴山中院按照自治区高院“双报到、双报告”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和“流动红旗”,积极组织党员在社区开设微法庭,解决社区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同时,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
自治区高院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与“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建联建优势,全链条激发党组织服务群众活力,全方位提升党员干警服务群众能力期货案例。2020年11月19日,自治区高院“银耀宁夏”退休法官法律咨询服务室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社区挂牌成立,23名离退休法官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定期到社区开展“坐班义诊”,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多年的审判经验发挥到社会综合治理中,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专业的释法解疑服务,在化解邻里矛盾、调解借贷纠纷、维护业主权益等常见民间法律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室成立以来,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3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1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8.4%,开展法律宣传14场次,参与群众超过8000人次,成为自治区高院和湖畔嘉苑社区共创的“党建+”特色品牌。
“双报到、双报告”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高院不断完善“12345+N”模式,28个党支部、226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共梳理汇总社区需求清单110条,确定志愿服务岗位18个,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承诺270人次、开展活动71场次,参与人数920人次期货案例。
宁夏法治报记者 马涛
监制: 刘敏 高军 编辑: 卢震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