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陕联世界 | 从“钢铁驼队”到产能合作 陕西重塑亚欧贸易“C位”

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5-10-13 3 0

2000多年前,当张骞手持节杖踏出长安城门时,他万万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一列列“钢铁驼队”正以“长安号”之名,从西安出发,沿着相似的轨迹穿梭于欧亚大陆吹牛币。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如今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重新定义着亚欧贸易的“C位”内涵。

西安大雁塔(图片由AI生成)

在西安国际港站,红色龙门吊日复一日地将光伏组件、家电产品等货物吊装上中欧班列“长安号”吹牛币。截至2025年7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核心指标稳居前列;18条干线贯通中亚、辐射欧洲,向南连接南亚,向东对接沿海港口,织就一张“海陆空”立体开放网络。跨里海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运行时效大幅提升,不仅打破了传统亚欧贸易对海运的依赖,更让陕西成为连接中国与里海地区的关键枢纽。

西安国际港站(图片由AI生成)

展开全文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货物进出口总值达4540.74亿元,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速尤为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比重过半,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吹牛币。加工贸易的亮眼表现,更印证了陕西从传统能源出口,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品输出的转型成效。在吉尔吉斯斯坦,陕煤集团投资的中大石油项目作为当地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不仅稳步推进生产运行,更用“本土化运营+区域辐射”的思路,打通多国出口通道,盘活投运13座加油站,取得61类商品进口关税优惠政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工程交付”转向“生态共建”的生动样本。

而陕西自贸试验区则为这种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一系列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区内企业数量与进出口规模持续壮大,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等政策,为产业与贸易的深度融合开拓了更灵活的空间吹牛币。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出的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机制,让陕西从单纯的物流通道,逐步向参与贸易规则构建的角色跨越;云舱系统、“单一窗口”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大幅压缩了报关、通关时间,推动“通道经济”加速向“产业集聚+贸易辐射”转型。

中欧班列“长安号”(图片由AI生成)

贸易规模的扩大与产能合作的深化,又进一步催生了对高端开放平台的需求,陕西需要一个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对话窗口”,将局部的贸易优势转化为全局的开放势能吹牛币。欧亚经济论坛便是这样的载体,多年来已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与,促成数百项合作协议落地,成为亚欧经贸交流的重要坐标。今年的欧亚经济论坛以更加丰富的议题框架,聚焦绿色能源、物流枢纽等领域,持续释放合作机遇。此外,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同样成果丰硕,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让“陕西机遇”与“全球需求”精准对接;交通枢纽与平台建设的联动效应愈发明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断加密国际航线,实现中亚主要城市通航全覆盖,国际货邮吞吐量大幅增长;而成立欧亚经济论坛智库联盟、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等举措,更让陕西从“货物集散中心”向兼具模式创新、信息互通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升级。

迈向世界的陕西(图片由AI生成)

如今的陕西,正以中欧班列为轴、产能合作为翼、平台建设为基,在亚欧大陆上书写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吹牛币。古丝绸之路起点打造“内陆型开放文明新范式”,让“C位”不仅是货物枢纽,更是规则节点与文明窗口,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贡献陕西力量。(文 张雨晨)

评论